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9-03-02 16:07:43

七、拱券技術和穹窿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1984年6月 p69

潘谷西《中國建築史》2009年8月 p33

從戰國、西漢到東漢,墓室結構由梁式的空心磚逐步發展為頂部用拱券和穹窿,解決了商朝以來木槨墓所不能解決的防腐和耐壓問題。當時拱券除了用普通條磚外,還用特製的楔形磚和企口磚。發券的方法,或用單層券,或用雙層券與多層券。每層券上往往臥鋪條磚一層,稱為"伏"。這種券和伏相間的方法,為後來磚券與石券所普遍採用。不過這時砌磚的膠泥還未摻入石灰。在房屋建築中,磚材多用於臺基和墁地,間有用於貼牆或用於牆壁加固的。

石料的使用逐漸增多。從戰國到西漢已有石礎、石階。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築物,如石祠、石闕和完全用石結構的石墓。這些建築上多鏤刻人物故事和各種花紋。刻石的技術和藝術也逐步提高。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1984年6月p65~p71

這就是從戰國到兩漢期間的磚室墓發展情況,這裡有兩個地方值得重點說明。其中一點是隨著冶煉技術的提升,將鐵進一步提煉,出現了鋼。因為鋼比以前的銅和鐵更為堅硬,所以,鋼的出現,使得堅硬的石料加工和雕刻變得可行。之前從西周到春秋戰國,不單是建築材料,就連其他殉葬品,都是用陶土燒製,比如畫像空心磚,比如著名的兵馬俑。之所以用陶土燒製,主要是青銅的硬度不高,無法對硬度較高的比如玄武岩、花崗岩、大理石等岩石加工。所以,只能用容易製作的陶土燒製各種殉葬品或建築材料。而到了西漢,隨著鋼的出現,各種硬度較高的岩石加工就變成了可能。於是,石料加工逐漸多了起來,跟磚相結合,形成新的磚石結構建築模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