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這裡,需要重點說的是,在經過幾千年的探索和試驗後,在經過不斷的實踐和嘗試後,因為其超強的可塑性,板磚終於開始走上歷史的舞臺,將霸佔磚室墓。雖然從尺寸上看起來他毫不起眼,但從這個時候開始,人類建築史上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磚牆時代:

西漢初期仍廣泛使用木槨墓,據文獻所載,帝后陵的墓室,用堅實的柏木做主要構材;防水措施依舊以沙層與木炭為主。可是另一方面戰國末年出現的空心磚逐步應用於墓葬方面。據河南洛陽一代發掘的墳墓,空心磚約長1.10米,寬0.405米,厚0.103米。磚的表面壓印各種美麗的花紋,而磚的形式僅數種,每一墓室只用30塊左右的空心磚,不但施工迅速,而且比木槨墓更能抗溼防腐,因而河南一帶小型墳墓多采用這種預製拼裝的磚墓。

接著出現長0.25~0.378米,寬0.125~0.188米,厚0.04~0.05米的普通小磚,於是墓室結構改為墓道用小磚而墓頂仍用梁式空心磚。不久墓頂改為以二塊斜置的空心磚自兩側墓壁支撐中央的水平空心磚,由此發展為多邊形磚拱。到西漢末年改進為半圓形筒拱結構的磚墓,東漢初年磚筒拱又發展為磚穹窿。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1984年6月p57~p58

這裡所說的“普通小磚”應該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板磚了。一直以來,在各家所著的建築史書籍中,板磚並沒有一個統一正式的稱呼。就上面劉敦楨先生稱之為“普通小磚”,也有人稱為“條磚”,也有稱為“小條磚”。之所以又稱為“小條磚”,是因為磚的型別當中,有一種四方柱形的長條狀磚,這就叫條磚。而板磚也是長方形,也叫“條磚”,又因為比長條狀磚小,所以也叫“小條磚”。也許有點無所適從,又或許他們嫌棄“板磚”這個稱呼俗了吧。再加上早期的板磚尺寸並不統一,有大有小,比例也不統一。所以,在稱呼這種磚的時候,有點並不正式對待的態度。這裡,我覺得這樣對板磚特別不公平。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霸主級別地位的建築材料,到現在行內還沒有一個各家都認同的正式、統一的稱呼。這是不是有點對不起板磚在建築史上,在我們生活中所做的貢獻?所以,本人這裡提出來,應該給他一個很正式的名份。從磚的形制來看,他呈扁平的形狀,我們平時稱呼為板磚就很合適,所以在本文當中,從頭到尾正式採用“板磚”這個親切的稱呼以示對板磚的尊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