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語文 一四 字形的演變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中國古代的文字,現已確實知道的,以甲骨文為最古,系1899年在河南安陽縣境殷墟舊址發現的,刻在龜甲獸骨上面,字形極不確定,一個字可以寫成很多樣子,象形字佔絕大多數。其次是鐘鼎文,就是殷周銅器上面所刻的銘文。還有石鼓文,是唐朝初年在陝西掘獲石鼓時發現的,那字型是籀文,大約是秦朝初年的石刻。在籀文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鐘鼎文,通稱為古文(但近來甲骨學者證明籀文即古文)。籀文則一般稱為大篆,據古人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就當時文字整理出來的。

秦始皇二十六年,李斯首倡規定秦文為標準文字,禁止使用其他字型,於是參照大篆字型,再加以簡單化,而作小篆。同時又根據當時流行的俗體文字,創造一種更簡單的隸書,供徒隸之用。注a篆書系當時正式文字,儲存古文原意的地方較多,隸書系俗寫體,只求簡便,對六書本意多不顧及。但因其便於使用,以後便流行而取得正式文字的地位。

隸書以後,還有八分書、楷書,字型變更之處很微小。隸書在秦時很簡單,但漢朝因須使用於隆重的文書,要寫得美觀些,又把它變得難寫一些了。八分書就是因救濟漢隸的煩難而產生的,它就是隸書的別體。楷書產生於漢魏之間,是從隸書稍加變化而來的,鍾繇、王羲之是書寫楷書的名家。與楷書並行的還有“行”、“草”二體,都產生於漢朝,因其筆畫草率,只用在隨意的書寫上,沒有取得正式文字的地位。正式文字的地位,自後漢至今一千六百餘年,始終被楷書所佔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