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篇 誰造就了文化恐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王朔:現在有群生猛小生,衝著名人開刀,不光是給餘秋雨、王蒙上課,講臺都搬到像錢鍾書這類德高望重、眾口一詞的大師門口。

感覺上,錢鍾書學問很大,挺清高的,拒絕這拒絕那的,似乎不像餘秋雨,不像我這麼媚俗。

老俠:錢鍾書是有學問,也很清高,從媒體的報道看,他是愛誰誰,拒絕中國的媒體炒作,《東方之子》的採訪也吃閉門羹。他更拒絕國外名牌大學的邀請,管你是牛津、哈佛,沒戲。而恰恰是這種拒絕,又變成了另一種炒作,"大隱隱於市"

這條古訓又有了當代踐行者,越隱越顯,越拒絕越有人格高潔的美名。這種生存策略在中國已有幾千年傳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多長,隱士成名的傳統就有多長,我弄不懂這種隱士文化到底是什麼——所有的隱士都極有名,且都是"歲寒之松柏"之類的高潔。

王朔:我怎麼覺得這像是一種成心。

老俠:錢鍾書的那種拒絕,我以為是一種人格上的盲點,也就是狂妄到極致,甚至透明的程度。大家莫名其妙地把他捧上了"錢學"的位置,他就當真了,以為自己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學問家,狂妄到連牛津、哈佛這樣的高等學府都請不動的地步。而我以為,一個學者總要心存敬畏,像牛津、哈佛這樣的地方,出過多少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大科學家呀。一個學人去這種學術聖殿,就像教徒走進教堂。如果你還是個學者的話。而且他拒絕的理由是人家聽不懂他的學問,他去牛津、哈佛講學是對牛彈琴。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推崇無所不能的人格神,一個人要是聖賢,就什麼都行,進可以平天下,退可以齊家修身,所有的界限都沒有了。作家可以成為繪畫或音樂權威,物理學家可以在經濟決策上說三道四,結果攪得一團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