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篇 知識的誠實與道德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王朔:對中國的知識分子群體我沒什麼概念,學院派啦、幕僚派啦等等。

老俠:你指的是八十年代還是九十年代?

王朔:全算上,我總想找個明白人兒,理出個大概的頭緒。

老俠:八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群體,大致可以分為"民間的"、"體制內的"兩路,"體制內的"又分為"學院的"和"準官僚的"。

王朔:思想解放運動在當時還是衝破了一些禁忌,牛鬼蛇神紛紛出籠。

老俠:在思想解放的旗幟下,一大批右派作家重新回到社會中,一回來就鮮花怒放,當時有一本暢銷小說集《重放的鮮花》,全是當年的右派們的成名作,像劉賓雁、王蒙、劉紹棠、從維熙等等。這批右派作家的頂峰是第四屆文代會,這之後,他們不但是作品影響全國,而且也紛紛進入文化領域的權力機構中執掌實權。劉賓雁的報告文學,劉心武的小說、傷痕文學、改革文學等等。這兩批人有共同的特點,都以文字風行於世,又以權力接近高層。王蒙最後坐到文化部長,劉心武是《人民文學》主編,王若水、胡績偉。劉賓雁等人也大都是部級待遇,最低也是司局級。

王朔:這些人是當時的大眾文化。

老俠:也是當時的社會思想貧乏所致。

王朔:那學院派呢?

老俠:學院派也分為幾撥。像李澤厚、劉再復是一類,走的是哲學、美學、理論批判的路數,但劉再復後來當了社科院文學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也成了準官僚。他們的黃金期以八六年召開的"新時期十年討論會"為高峰,那個會上,劉再復、李澤厚被捧為"理論教皇"了,大會的程式有點兒類似黨代會,以學習劉再復的人道主義文學觀為核心,分組座談,是一次文藝理論界的"閱兵式"。後來讓一匹黑馬給攪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