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他知道,如果他執意要殺柳雄,誰也攔不住,因為他是皇帝,而且早有敕令在先。可問題是,這麼做雖然足以體現帝王的權威,但無疑會大大損害法律的權威。而法律的公信力一旦遭到破壞,朝廷的威信和人君的威信也就無從談起。

思慮及此,李世民立刻轉怒為喜,當著群臣的面對戴胄大加褒揚,說:“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復何憂也!”(《貞觀政要》卷五)

這是貞觀時期一個比較著名的事件,同時也是中國法制史上富有典型意義的一個案例。因為它凸顯了皇權與法權的衝突,並且以皇權的妥協告終,最後使得法律的尊嚴得到了維護。在這件事情上,李世民體現出了一個古代君主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對法律的尊重,以及對司法獨立的尊重。這在中國幾千年的人治社會中實屬罕見。

“柳雄事件”之後,史稱“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泉湧;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資治通鑑》卷一九二)

貞觀時代吏治清明、執法公正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可要說“天下無冤獄”,則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但是不管怎麼說,當一個王朝擁有像戴胄這種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法官,並且擁有像李世民這種善於妥協、尊重法律的皇帝時,我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貞觀時代即便不是歷史上最少冤獄的時期,起碼也是最少冤獄的時期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