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的貞觀法治精神在這裡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如果說,制訂一部嚴明而公正的法律需要執政者具備一種卓越的政治智慧的話,那麼在執法過程中既能貫徹“法理”、又能兼顧“人情”,就不僅需要執政者具備卓越的智慧,更需要具有一種悲憫的情懷!

在李世民身上,我們顯然就看見了這種悲憫。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更是把這種難能可貴的悲憫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縱囚事件”。

貞觀六年的十二月末,年關在即,李世民在視察關押死刑犯的監獄時,想到春節將至,而這些犯人卻身陷囹圄,不能和家人團圓,頓時心生憐憫,於是下令把這些已判死刑的囚犯釋放回家,但規定他們明年秋天必須自行返回長安就刑。

相信在當時,肯定有很多官員為此捏了一把汗。

因為要求死刑犯守信用,時間一到自動回來受死,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且這批囚犯的人數足足有三百九十個,其中只要有十分之一不回來的,各級司法部門就要忙得四腳朝天了。況且,在把他們重新捉拿歸案之前,誰也不敢擔保他們不會再次犯案,這顯然是平白無故又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到了貞觀七年(公元633年)九月,三百九十個死囚在無人監督、無人押送的情況下,“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資治通鑑》卷一九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