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皇極經世書》以12萬9千6百年為一元。日之數一為元。月之數十二為會。

星之數三百六十為運。辰之數四千三百二十為世。一世三十年。

以三十乘四千三百二十,得十二萬九千六百。他說:“一元在天地之間,猶一年也。”這和揚雄作《大玄》,想本一年間的變化,以窺測悠久的宇宙一樣。

邵雍的宗旨,在於以物觀物。所謂以物觀物,即系除盡主觀的見解,以冀發見客觀的真理,其立說精湛處甚多。但因術數之學,不為中國所重視,所以在宋學中不被視為正宗。

經過周、張、邵諸家的推求,新宇宙觀和新人生觀可謂大致已定。二程以下,乃努力於實行的方法。大程名顥,他主張“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

但何以識得此理呢?其弟小程名頤,乃替他補充,說“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致知之功,在於格物。即萬事而窮其理,以求一旦豁然貫通。

這話驟聽似乎不錯的。人家駁他,說天下之物多著呢,如何格得盡?這話也是誤解。因為宋儒的所求,並非今日物理學家之所謂物理,乃系吾人處事之法。

如曾國藩所謂:“冠履不同位,鳳皇鴟鴞不同棲,物所自具之分殊也。鯀湮洪水,舜殛之,禹郊之,物與我之分際殊也。”天下之物格不盡,吾人處事的方法,積之久,是可以知識日臻廣博,操持日益純熟的。

所以有人以為格物是離開身心,只是一個誤解。問題倒在(一)未經修養過的心,是否能夠格物?(二)如要修養其心,其方法,是否以格物為最適宜?所以後來陸九淵出,以即物窮理為支離,要教人先發其本心之明,和贊成小程的朱熹,成為雙峰並峙之局。王守仁出,而其說又有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