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要把現在的認識方法放下,換一種方法去認識,自然不待言而可明。若要就現在的認識方法,替你說明,則非我的不肯說,仍系事之不可能。要怎樣才能換用別種認識方法呢?非修到佛地位不可。

佛所用的認識方法,是怎樣的呢?固非我們所能知。要之是和我們現在所用,大不相同的。這個,我們名之曰證。

所以佛教中最後的了義,“惟佛能知”,探求的方法,“惟證相應”。這不是用現在的方法,所能提證據給你看的。信不信只好由你。

所以佛教說到最後,總還是一種宗教。

佛教派別很多,然皆小小異同,現在不必一一論述。其中最有關係的,(一)為天台、惟識、華嚴三宗。

惟識宗亦稱相宗,乃就我們所認識的相,闡發萬法惟識之義。天台亦稱性宗,則系就識的本身,加以闡發。實為一說的兩面。

華嚴述菩薩行相。即具體的描寫一個菩薩的樣子給我們看,使我們照著他做。此三宗,都有很深的教理,謂之教下三家。

(二)禪宗則不立文字,直指心源,專靠修證,謂之教外別傳。(甲)佛教既不用我們的認識,求最後的解決,而要另換一種認識方法,所謂轉識成智。則一切教理上的啟發、辯論,都不過把人引上修證之路,均系手段而非目的。

所以照佛教發達的趨勢,終必至於諸宗皆衰,禪宗獨盛為止。(乙)而社會上研究學問的風氣,亦是時有轉變的。佛教教理的探求,極為煩瑣,實與儒家的義疏之學,途徑異而性質相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