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周官》太宰九職,八曰臣妾,聚斂疏材。《管子·七臣七主篇》雲:“果蓏素食當十石”,《八觀篇》雲:“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見蔬食為古代重要的食料,到春秋戰國時,還能養活很多的人口。

至於動物,則其數量是比較少的。飲血茹毛,現在只當作形容野蠻人的話,其實在古代確是事實。《義疏》引“蘇武以雪雜羊毛而食之”,即其確證。

隆古時代,蘇武在北海邊上的狀況,決不是常人所難於遭遇的。《詩經·豳風》:“九月築場圃。”鄭《箋》雲:“耕治之以種菜茹。

”《疏》雲:“茹者,咀嚼之名,以為菜之別稱,故書傳謂菜為茹。”菜即今所謂蔬,乃前所釋疏食中的第二義。後世的菜,亦是加以選擇,然後種植的,吃起來並不費力。

古代的疏食,則是向山林藪澤中,隨意取得的野菜,其粗粗而有勞咀嚼,怕和鳥獸的毛,相去無幾。此等事實,均逼著人向以人工生產食物的一條路上走。以人工生產食料,只有畜牧和耕種兩法。

畜牧須有適宜的環境,而中國無廣大的草原,古代黃河流域平坦之地,亦沮洳多沼澤。就只有走向種植一路了。

古人在疏食時代的狀況,雖然艱苦,卻替後人造下了很大的福利。因為所吃的東西多了,所以知道各種植物的性質。我國最古的藥書,名為《神農本草經》。

《淮南子·修務訓》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此乃附會之辭,古所謂神農,乃農業兩字之義,並非指姜姓的炎帝其人。《禮記·月令》說“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義即如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