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案元朝每改鈔一次,輒準舊鈔五倍,可見當其改鈔之時,即系鈔價跌至五分之一之時。貨幣跌價,自不免影響於民生。所以“實鈔法”實在是當時的一個大問題。

元初以絲為鈔本,絲價??落太大,用作鈔本,是不適宜的。求其價格變動較少的,自然還是金屬。金屬中的金銀,都不適於零星貿易之用。

釐鈔及十文五文之鈔,行用亦實不適宜。所以與其以金銀為鈔本,實不如以銅錢為鈔本。元朝到順帝至正年間,丞相脫脫才有此議。

下詔:以中統鈔一貫,權銅錢一千,準至元鈔二貫。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這實在是一個賢明的辦法。

然因海內大亂,軍儲賞犒,每日印造,不可數計。遂至“交料散滿人間”,“人視之若敝楮”了。明初,曾設局鑄錢。

至洪武七年,卒因銅之不給,罷鑄錢局而行鈔。大明寶鈔,以千文準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

後因鈔價下落,屢次鬻官物,或稅收限定必納寶鈔以收鈔。然終於不能維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鈔。其時增設新稅,或加重舊稅的稅額,專收鈔而焚之。鈔法既平之後,有些新稅取銷,稅額復舊,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鈔關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稅漸次普遍收銀,銀兩真成為通用的貨幣了。

主幣可以用紙,輔幣則必須用金屬。因其授受繁,紙易敝壞,殊不經濟。所以以銅錢與紙幣並行,實最合於理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