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句話是孔子他老人家說,意思是:大臣嘛,用道義侍奉君主,行不通就辭職。

放在明朝,這句話是很犯忌的。因為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諸侯割據,禮崩樂壞,周天子根本沒人鳥,八佾舞於庭成了家常便飯,僭禮之事隨處可見。那麼OK,諸侯都不遵循人臣之禮了,底下的貴族還有對其死諫到底的必要嗎?

到了戰國,形勢更是每況愈下,孟子同學憤怒了,罵罵咧咧道: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路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由此可見,儒家的原教旨是反對愚忠的,歸納起來就是: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因此,朱元璋反感孟子,派人刪節《孟子》一書就顯得天經地義了——“民貴君輕”也就過過嘴癮罷了,剩餘價值理論也就用來批判一下萬惡的資本主義罷了,你還很傻很天真把它當真了?

然而,王陽明首場就出這樣的題是頗具深意的。

對比宋儒裡的理學代表朱熹和心學代表陸九淵不難發現,理學的要求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外在事物歸納總結得多了,經驗值攢夠,你就升級了。

那麼,這種從外向內的修身路數到底有什麼問題?

很簡單,因為格到什麼程度才能升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於是就出現了心與理無法合一的問題。這就跟天天提“保持黨員先進性”一樣,你就是說破了嘴,也有人當耳旁風,心、理終判為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