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和尚假寐,想試驗他道行深淺,被陽明一眼看穿。陽明不慌不忙,在他身邊坐下,摸他的腳。和尚覺得他不是個酸腐文人,就“醒”了,道:“路險,何得至此?”

陽明沒有回答他,只說自己想討教修煉上乘功夫的方法。和尚見他對佛學頗有見解,便同他談論大乘教義。倆人越聊越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感。18年後,王陽明重遊九華山,而異僧早已遠去,不禁發出“會心人遠空遺洞”的感慨。其心心相印,可以想見。

九華山之遊讓王陽明看清了道家和佛家各自的侷限,同時又吸取了兩家的精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而此時的北京正流行詩文復古運動。這是一場由李夢陽、王廷相為代表的“前七子”發起,反對當時千篇一律的八股式文章的文學改良運動,同環繞在內閣首輔李東陽周圍的“茶陵詩派”針鋒相對。

李夢陽絕對是憤青的偶像,他傲睨當世,曾上書孝宗皇帝,歷數皇后之父張鶴齡的罪狀,差點為此送命;出獄後在街上遇到張氏,他仍痛加斥罵,並用馬鞭擊落張氏兩顆牙齒。

“前七子”中另一個何景明更變態。此人在京城做官時,曾讓僕人帶一隻便桶去赴宴,席間竟坐在便桶上讀書,以示對時人的不滿。

這幫人之所以這麼傲然不屑,一是有資本,二是文壇確實死氣沉沉,讓人難以忍受了。

李夢陽行文自由、感情真摯,最可貴的是能直抒胸臆、針砭時事,曾激憤地寫道:“若言世事無顛倒,竊鉤者誅竊國侯”,很有點韓寒的味道。而何景明更是在《東門賦》中透過一對瀕臨餓死的夫婦的辯說,得出了“潛寐黃泉,美諡何補”的結論,鮮明地亮出了反對宋儒“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教條的旗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