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褒姒之子名叫伯服。按照古人“伯(孟)仲叔季”的命名規則,這個孩子是幽王的長子。伯服很得幽王的歡心,不過在他的母親不是正室的時候他也只能算是庶長子。歷史的邊角料處有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到幽王對伯服的重視,不僅力排眾議堅持立他為太子,連最後時刻父子倆都殞命在一處。另外,邵炳軍在其論文《兩週之際三次“二王並立”史實索隱》中還考證:幽王八年時得立的“豐王”其實就是伯服。伯服立為豐王,形成兩週交替第一次“二王並立”的局面。嫡長稱伯,庶長稱孟,奇怪的是伯服之名帶有“伯”字,是否可以推測:這個名字是褒姒立為王后以後而改得?再進一步推測——幽王三年褒姒被立為王后,也許並不是周幽王為了討四十來歲的老伴歡心,而只是為了能夠讓心愛的庶子名正言順地成為太子。

鄭桓公曾說過“王室多故”,那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心是兩股爭鬥激烈、糾纏不清的勢力,一股是以“褒姒-伯服-周幽王”為代表的王室,另一股就是“申後-宜臼-申國”為代表的強勢諸侯。相比伯服而言,姜後之子宜臼與父親的關係很不好。先是幽王三年時申後被廢,伯服為太子;緊接著幽王第八年,伯服又成為豐王。宜臼母子感到了嚴重的危機,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正如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所說:“宜臼心懷疑懼,始出奔申”——宜臼逃出鎬京,投靠其舅申侯,自立為“天王”,同時拉攏了一大批對周幽王政治很有意見的諸侯卿士大夫,率先與父親拉開了對峙的架式。宜臼的出奔和自立為王招致幽王伐申,直接導致這兩股矛盾勢力的碰撞和爆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