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時《七月》在我眼裡是一部遙遠的四時農歌。當然它的價值不會只限於此,畢竟從三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即使隻字片語也都會價值連城,就像普通的松脂凝固了時間和古老資訊後變成的琥珀。《七月》中可供琢磨咀嚼的課題很多很多,比如有關豳歷、夏曆、周曆之間的轉換,比如有關上古農歌的整理,甚至比如所採的蘩草是何種植物,是用作生蠶還是飼蠶……不一而足。我小時候被這首詩中過多新奇的玩意吸引,對詩中一筆帶過的人物沒有產生多少興趣,更何況那不溫不火的娓娓道來也根本沒有講述一個完整的、有情節的故事,所以我對這首詩中引起學界爭論的重點的部分沒有留下太多印象。如今才注意到那是怎樣一個動人的場景。

當然,詩三百中不乏這般景緻——春陽或秋日下采擷的少女是永恆的詩意。姑娘們很多很多,那種樣子叫做“祁祁”,也有詩稱“有女如雲”。她們或顰或笑,或思或怨,或採芣苢或卷耳或薇草,輕裾隨風,衣袂飄飄……想那畫面一定很美好,以至於後人再難擺脫窠臼,甚至還形成了固定的審美模式,兩千年後的詩人還會樂此不疲地吟唱著“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自古以來,文藝作品中最美好的姿態往往都體現在勞動中,這和社會性質無關,和統治階級也無關。因為生產和創造是人類的本能,人類的基因中恐怕就寫下了對勞動現象的喜愛,因為它最能彰顯生命之美。對於農耕文明中的女人來說,務弄蠶事是最常見的本職工作,因而這種動人的場景一定會發生在田野和桑園。《周禮》規定王后的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就是每年立春的“親蠶禮”(此時,她的丈夫作為天子也要親自下田行“藉田禮”),屆時,第一夫人會穿著象徵桑芽的嫩黃色的“鞠衣”禮服帶領后妃在郊外祭拜蠶神,拉開全國婦女運動暨桑蠶事業的序幕。在這之後,萋萋碧草上會絡繹不絕地拂過沙沙作響的裙裾。芳草,懿筐,柔桑,白蒿,微行,姑娘……在這樣的場景下不發生一個或浪漫或悲情的故事似乎都有些說不過去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