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金文中出現的邑姜多在進行封賞和慰問,這是收買人心鞏固自身的重要方式。成王時的青銅器叔卣銘文為:“唯王■於宗周。王姜史叔使於太保,賞叔鬰鬯、白金、芻牛。叔對太保休,用作寶尊彝。”意思是說周(成)王在宗周行祭。王姜的史官“叔”被派出使太保,太保賞給叔浸過香草的酒、白色的青銅、經過豢養的祭禮用牛牲。叔為答謝太保的美意,做了這件寶貴的彝器。這裡的太保就是召公奭,而這位王叔,可能是武王的某個庶出子,但更有可能的是當時擔任太史一職的文王庶子畢公高。這件事反映出的是:邑姜與攝政重臣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見她很懂得透過維護人際關係對各方力量進行協調和制約。

成王時的太師兼攝政王周公代理國政期間可謂殫精竭慮,“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脯”,大概到了事必躬親的地步。儘管讓周人的統治日益穩固,為八百年的大周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他的權利顯然過大,曾引起諸多的不滿、疑心和防範。“三監之亂”就是一例旁證。

武王立周後,將殷商故地分為三部,讓自己三個兄弟——老三管叔鮮、老五蔡叔度和老六霍叔處各據一部進行監視,故稱 “三監”。誰知武王去世後,三位王叔不滿意老四獨霸朝政,竟然貓鼠協作,和被監視的帝辛之子武庚一道,糾集一批不甘心的殷商舊部以聲討周公旦為名發動了武裝叛亂,還流言於國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能夠渡過這一難關,與背後的支援是分不開的。能夠對其進行支援的人,除了太保召公奭,還有一個最有分量的人,就是太后邑姜。身為幼小的周王之母,聽到那樣的流言心裡怎可能無動於衷?周公身處困境中,正是拔除“隱患”的最佳時期——如果她想這麼做的話。但是最終從史書看到,周公奉成王之命,順利東征平亂。而後繼續保持了應有的地位,繼續為新生的周王朝嘔心瀝血。從事外看,在那種情形下,成王還能夠放心地將兵權交給這位叔父,與太后邑姜的支援是分不開的。她能有這樣的大局觀和魄力,算是天意興周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