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弄不清古崑崙究竟在何方了。直到西漢時,漢武帝劉徹才根據《山海經》中有關“崑崙丘”的記載裡“河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無達”之內容,派專人沿黃河上游找到于闐南山,認為那裡就是黃河之源頭,並歸報“山多玉石”,劉徹便將於闐南山命名為崑崙山。其理論依據大概是因為于闐南山有玉,崑崙山上也有玉之故。但在《山海經》中很多山都有“山多玉石”之說,並且很多水都源於山,豈何止於闐一處呢?不管此崑崙到底是不是古崑崙,畢竟漢武帝劉徹還是想解古崑崙之謎,並將此事列入了“議事日程”,派了專人“落實”此事。但是,對於于闐南山為古崑崙之說,歷代學者都有質疑。甚至認為“《山海經》光怪陸離,氣象萬千,許多地方當真匪夷所思,又無明確史實。”最早提出質疑的要算西漢史學大家司馬遷了,他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高二千五百里餘,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睹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放哉!”司馬遷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對《禹本紀》和《山海經》所謂“崑崙山”的否定,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史學家所具有的深刻的見識和批判精神。而同樣是在漢代,奉旨修書的班固,在《漢書》裡卻只說于闐有南山,絕口不提崑崙山。自然,班固作為“官方”的御用文人,肯定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評價事件和維護皇帝(劉徹)的威信的。現在看來,在西漢時期,把于闐定為崑崙山,應是劉徹君臣的自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