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經過這些比較之後,再回到大宛不會鑄幣、製作鐵器、打井的疑問原點,似乎就值得重新審視了。《史記》原文是:“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不知鑄錢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宛王城中無井,皆汲城外流水”。

首先,大宛不可能不知道鑄錢,《史記》曾說周邊的安息“以銀為錢,錢如其王面”,這是典型的希臘式貨幣。而大夏更擁有規模龐大的造幣廠,後來考古發掘出的大夏造希臘錢幣竟超過其他存世的古希臘錢幣的總和。而大宛深受大夏統治和同化,豈會不知鑄幣?

而所謂“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也不足為證。當時漢朝國內大量流通黃金白金,因流量過剩,白金甚至失去使用價值,成了廢幣。而在經濟相對落後的中亞市場上,漢地的黃、白金的幣麵價值肯定低於其幣材價值,因此銷融後加工成金器銀器,利潤將翻數倍。中國唐宋時期民間就普遍這麼幹過,頭腦精明的大宛人又豈會想不到這一點?

因此,班固在《漢書》中對《史記》做了修正,將“不知鑄錢器”的“錢”字換成了“鐵”字。而大宛也不可能“不知鑄鐵器”,畢竟鐵製的兵器與農具早在很久前就在波斯等附近地區使用。這裡的“鐵”,應該指的是鋼。鍊鋼術是當時中國獨有的技術,羅馬的博學家們對中國的鋼製品讚歎不已。至於大宛不會打井,則可能和中、西亞發達的灌溉農業傳統有關,對水井依賴度較小。大宛城外河流縱橫,水直接引入城裡,取用方便,也就不怎麼費那個力氣去打井了。後來李廣利圍大宛四十餘天,也沒見大宛人被渴死,這說明大宛人自有他們的解決辦法。因此,大宛至少是是一個以當地的塞種人為居民主體,以希臘貴族與移民為社會上層的希臘化國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