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時親王封國有約20個,實力有強有弱,王子有賢有無德,在下手的順序上,齊、黃二人意見不一。齊泰的意見,是先削燕,因為“燕握重兵,且素有大志,當先削之”,強者既去,弱者自然披靡,不在話下。而兼任翰林學士的黃子澄則顧及到師出有名的問題,他說:“周、齊、湘、代、岷等王,在先帝時,多行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諸藩之罪,宜先從周王始。”他特別強調:“燕王預備已久,輕易難圖。周王,是燕王同母之弟,削去周王,等於剪除了燕王的手足。周王既去,燕王可圖矣。”

黃子澄說“周王是燕王同母之弟”,是朱棣身世之謎中的一條關鍵證據:因為燕、周如果同母,則燕王必非嫡出。朱棣的身世已經討論過了,這裡我們來討論黃子澄之見高不高明?建文帝最終採納了他的意見,然而他的一番高見,平心而論,卻是毫無意義的空談。他說燕王早有異志,輕易難圖,若先削周王,等於去其手足,則燕王可圖。這是什麼邏輯?好比街頭小孩子結夥打架,那一夥兒的孩子王厲害得很,這邊便商量:我們把那傢伙上幼兒園的弟弟揍一頓,他弟弟捱了揍,就好收拾了。於是這邊一夥,拋開主要對手,一起去招呼幼兒園的小朋友,結果益挑其兄之怒,狂怒著來複仇,拳頭更猛更烈了。

黃子澄所見,不就是如此嗎?周王並沒有什麼實力,他即便是與燕王同心同德的親弟弟,差不多也就是幼兒園裡一稚童,剪他不剪,有甚干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