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888年,中國海軍的總噸位為69000噸,日本為39000噸。在之後的六年裡,北洋艦隊停滯不前,日本新增艦艇12艘,噸位為18000噸。到甲午戰爭真正打起來時,日軍參戰的主力艦隻為37000噸,北洋水師只有30000噸。日本一線主力艦都是新艦,航速快,火炮數量特別是速射炮的數量、彈藥威力都遠遠超越到了北洋水師。僅僅幾年時間內,強弱易位。

在戰爭指揮上,日本於戰前一年也就是1893年就成立了海軍軍令部,開戰之前就將所有的海軍力量集中起來成立了聯合艦隊。日軍還設立了集陸海軍參謀和決策為一身的統帥部——大本營。天皇在戰前親赴前線,統一對陸海軍進行指揮。

反觀大清,海軍衙門、北洋大臣、南洋大臣互不統屬,從宣戰到罷兵,清廷始終未設立統帥部。北洋、南洋、廣東、福建四支水師各自為政,互不來往。相對於海軍主力北洋艦隊而言,其餘三支水師雖然實力較弱,但如果使用得當,至少可以起到一些牽制或掩護作用。

事實上是,在歷時大半年的戰爭過程中,除廣東水師“廣甲”、“廣乙”、“廣丙”三艘軍艦隨北洋水師一起作戰外,大清其餘水師均一邊冷觀,坐視北洋艦隊覆沒。這三艘軍艦參戰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時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是李鴻章親哥,支援出於私人關係。另一種說法是這三艘軍艦正好北上參加演習,碰上了打仗這種“倒黴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