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7-01-09 10:14:04

起兵靖難(一)

北平地方和軍方兩個部門的聯合執法,結局極其失敗。早有準備的朱棣,在抓捕行動當天,將張昺和謝貴抓住殺掉。之後,朱棣迅速派人佔領了北平九門,進而控制了整個北平的局勢。

這個時候的朱棣,已經再也沒有什麼顧忌了,中國人做事講究臉面,所以無論何種烈度的爭執,就怕撕破臉,因為撕破臉就意味著可以不要臉。不要臉就意味著可以無所顧忌,雙方的角力,也就可以由暗戰轉為明戰。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北平起兵,並且打出了“清君側”(意思是剷除皇帝身邊的奸賊)的旗號。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朱棣的這個“清君側”的概念,固然是受到了當年西漢七國之亂的啟發,但理論基礎卻也是父親朱元璋的《皇明祖訓》。

搬出來《皇明祖訓》,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證明自己的出兵合法性。既然是按照祖訓,要替建文帝剷除周圍的奸佞,那麼這次軍事行動就要有個好聽的名字,而不能隨隨便便地喊一個“南討”“北伐”之類的爛口號。朱棣的智囊團們搜腸刮肚,想出了一個“靖難”的名字,意思是平定叛亂。而這場戰爭,也被後世稱為“靖難之役”。

所以說,就怕流氓有文化。明明自己出兵的性質,就是以下犯上,以地方犯中央的叛亂,卻要從理論高度上拔高,說成是自己去幫皇帝平定叛亂。因此,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常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未動,忽悠先行。這種殺人又誅心的戰術,是中國古代戰爭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戰爭的合法性問題,意味著古代儒家道德的制高點,也就提前掌握了天下蒼生的人心向背問題。或者,至少也是攪渾水,讓天下蒼生感到莫衷一是,感到無論幫誰都是錯,不如安靜地做一個吃瓜群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