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公元前1048年左右,西伯侯姬昌崩,臨終之前特意囑咐姬發反殷籌備事宜。武王姬發不辱父命,南下北上串聯反商聯盟,透過安插在殷商內部的諜使如膠鬲傳回來的訊息不斷調整著東征時間和集結進度。如《左傳》昭公四年曰:「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昭公十一年曰:「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史料表明,帝辛大軍征伐東夷耗資巨盛,俘獲的大批俘虜來不及消化,反商聯盟舉旗的時間等的就是帝辛自顧不暇的這個節骨眼。在文王姬昌的喪制期間,姬發便陸續派出使者往各路諸侯告知共舉義旗時間地點,最終將聚集地點定在河南洛陽孟津,史稱“孟津之誓”,也稱“孟津之會”,選在這個地方也是為了與中東部和東南部的部落和小國匯合。

但武王伐紂從一開始就很不順,《史記·周本紀》載曰:“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脩文王緒業。”這個記述倒還平淡無奇,但《古本竹書》又載曰:“(帝紂)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伯夷、叔齊自孤竹歸於周。”在姬發出徵之前,有個小插曲對西伯侯姬昌崩逝的時間或有參考,《史記·伯夷列傳》載:“及至,西伯卒,武王正興兵伐紂,二人(即伯夷和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武王手下欲去,太公止,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後來武王克商,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之,及餓將死,作歌。”這就是孤竹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故事的由來,此處有兩個重點,也算得武王姬發二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