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9-12-25 12:30:21

左衽服飾是當時整個西南地區出於實用選擇的服飾特點,戰國時期有個非常著名的改革家曰趙武靈王嬴雍,他幹了一件事:胡服騎射,即將寬大的夏服改為緊身的短袖胡服。以前的服飾不像現在有暗釦拉鍊什麼的,都是用衣帶系的大扣,右手彎弓搭箭揮刀都很礙事。改為左側係扣(左衽),褲子改成了綁腿,這樣上下馬非常快捷迅速,不虞長袖長衫的磕磕絆絆。論左衽、右衽不過是後來儒家為了彰顯禮教與他族做的區分罷了,不必過多解讀。

為了表達對三星堆城發起者蠶叢先祖洪苗,柏氏先祖柏賈,魚鳧先祖拓槖的敬意和無限緬懷,平原各族族老商議後一致透過,為了刻畫先祖的智者形象和緬懷先祖,擬用誇張的微笑,眼觀四路的縱目,耳聽八方的大耳,上承天意的身尾等來刻畫其先知形象。在羌老、柏老和祭工匠人的綜合考量下,最終決定製作稍顯誇張的銅面具來展現先祖的外貌和智慧,大縱目面具(洪苗,三星堆發起者,聯合南北)製成後的尺寸寬八尺(約136cm),高四尺(約68cm),身尾高四尺(約68cm),重80多公斤。兩個小縱目(凸目)面具(柏賈為成都平原積累家底、拓槖則促成平原酋邦形態)寬度,高度,身尾長度則比大縱目青銅面具小了近一半。此後縱目大耳的形象成了古蜀地智者形象的一種標配,非德高望重之人不能帶這種面具,唯有大祭師在祭祀時才能帶簡化版的類似面具。因縱目人面具極具視覺衝擊力,在一代又一代薩帕薩瑪和方士不斷宣講下,縱目人作為古蜀智者和先知形象代表在古蜀先民內心慢慢紮下了根,留下了幾多神話和傳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