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公元前1963年,40來歲的柏稷已經是個種植能手了。結合前人的經驗總結,他漸漸發現四時變化和五穀播種秋收與蟬蟲鳴叫,飛鳥啼鳴似乎有著某種聯絡。冬去春來,天氣變暖,百花齊放,不多久雨水紛紛,蟲豸鳴叫,青蛙呱呱叫;而後天氣轉暖,布穀鳥叫,江水高漲,則到了播種時令,播種後幾十日天氣就熱了,蟬蟲齊鳴;待秋收後,江水漸退,天氣變涼,樹葉枯黃,該儲備糧食布衣過冬了;冬天到來,白雪皚皚,整個盆地陰冷潮溼,一片寂靜。柏稷和族人根據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和四時五穀的關係梳理出來做以標識,以作為農耕水利的一個參考。從柏灌算起到柏稷已經100多年了,善於學習和總結的柏氏人在耕植、馴養、藥材、商貿等方面已有豐富的經驗積累。當坊市規模逐漸擴大,人口數量增多,交易逐漸頻繁的時候,現有的管理方法已經愈發的捉襟見肘,尤其是在坊市列章程、傳達管理指令和需要做交易記錄的時候,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記錄。原來可以指著一堆一堆的東西和數一串一串的貝幣來做簡易區分,一旦貨物繁雜之後,管理就顯得異常凌亂,以識別符號號抑或文字作為記錄憑證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

關於“文字”的解釋,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對文字的解釋曰:“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按,依類象形,即獨體,為文;形聲相益,即合體,為字。文字的產生條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分析有兩個:一個是語言的產生,另一個是人類已具有生產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然而做出這樣的分析稍顯侷限性,因為語言是人類區別其他動物最原始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能夠表達人類主觀意識和情緒的口頭表現,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在人類歷史上,語言有成百上千種,但文字卻沒幾種,因為文字是語言形象再現的書面體現,這不僅需要長時間對語言及自然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還需要輔助工具的支援。任何一個認知的產生和技能的提升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如從舊石器算起,距離誕生最原始的蝌蚪文(乃文符),中間至少相隔了十幾萬年。許慎對文字的解釋是跨過了筆畫、圖符、文符等文字產生的前期過程,僅就文字形成的特點進行分析,後人更是在文字特點的研究上下足了功夫,但是對文字的產生條件、原因和歷程沒有相對清晰的邏輯認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