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五卷 觀南海 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約,顧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其一,準各峒每月十五於瓊山澄邁兩縣碼頭買賣。

其二,設立寨學,延師教導。使優者貢於縣學州學府學,再優者貢國子監。

其三,再造官冊登記各村峒黎人數量與田畝數,以此作為賦役憑證。

其四,賦以官定賦稅每畝三鬥三升五勺為限,役除土舍黎兵之外,每年農閒時,各峒輪流出人,官府出錢,於各州縣間開通十字道路。

四條看似簡簡單單的約定,實質上卻已經是王家父子從中百般牽線搭橋,這才得到了三十六峒那位大首領的首肯。自然,他們肯服賦役最大的理由,卻是因為所有的峒首都心動於每年收成增加一半乃至於一倍的前景和來自嶺南源源不斷的財貨交易。

於是,在三十六峒成功定約之後,張越直接打發了瓊州知府盧海山回去,自己卻和于謙留了下來。連日以來,兩人輪流見了好些從中部南部趕過來的黎族峒首,親口許諾安撫;另一頭,劉達則是手把手對那些挑選出來的農人講授二季稻和三季稻的要旨和訣竅。

臨走的那天,三十六峒的世襲大首領王正不但選出了十幾個最健壯的小夥子抬竹轎,派了三十名精銳黎兵護衛,更是親自帶著一應峒首送了幾十裡。若不是和張越同行的王志死活把這些叔伯長輩都勸住了,這浩浩蕩蕩一行人恐怕得一直送過建江去。

相比來時風餐露宿的艱苦,此次護送的人既然都是山裡長大的黎人,走崎嶇山道自是如履平地,竹轎抬得穩穩當當,飲食也伺候得周到。耳邊伴著竹轎受力時嘎吱嘎吱的聲音和四周的風聲鳥聲,張越不禁眯起了眼睛,望著頭頂大片大片綠色中偶爾露出的小片藍天出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