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文字與青銅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

我認為,與禹或類似人物相比,夏王朝存在的確定性更大一些。雖然並不知道這個王朝是不是傳承了禹的血統,但它卻可以用“大”來形容。

各部族的首領會議的議長一職,最初是由推舉產生,但慢慢地改為世襲制,處於該職位的人掌握很大的權力。權力越大,這個寶座就越讓人眼饞。只要是世襲制,就會有明君,也會有昏君,王朝也隨之時榮時衰。只要魅力四射的權力寶座還在,自然就會有人想佔為己有。

中國王朝的興亡有種固定模式。除了秦漢的交替、塞外民族入主中原和被趕出的情況以外,大體上都是由王朝內部的人依靠實力奪取王位。

西漢是被大司馬——外戚王莽接管。東漢丞相曹操之子曹丕篡國建魏,而魏又被自己的相國司馬炎(晉武帝)篡奪了。晉被相國——將軍劉裕(宋武帝)取代。統一南北朝的隋文帝,原本是北周的一位八柱國(重臣),取北周而代之。隋被唐所代,唐高祖李淵也是北周的一位八柱國,還是隋的重臣。奪取唐朝天下的朱全忠(後梁太祖)曾是唐的節度使,之前投黃巢軍,後又反叛。除了幾次被外力推翻外,中國的王朝基本上是被體制內僅次於皇帝的實力派,也就是二號人物所顛覆。

根據《史記》中的記述,推翻夏王朝的殷湯是夏的方伯。所謂方伯,就是討伐不服從夏的部族的徵夷大將軍。一個叫葛伯的首領不舉行祭祀,湯以此為由去討伐他。透過這第一次討伐,湯必定能夠逐漸掌握軍事力量,成為夏王朝內部最大的實力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