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七章 亞洲對工業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反應 (1850~1945年)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隨著工業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發生並且開始改變歐洲國家,為西方外交官、士兵、商人和傳教士所支配的軍事、經濟和知識力量取得了極大增長。當亞洲各個主要的文明都證明無法以傳統方式抵禦西方入侵者時,在1850~1860年這10年間開始了一個嚴重的危機時期。

標誌著亞洲對西方防禦崩潰的公眾事件接連發生。首先是1850年發生在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起義領導者的部分思想是在同基督教傳教士的接觸過程中形成的。可以確定的是在太平天國起義中基督教因素往往隨著時間而消退,尤其突出的是當西方列強不再支援起義者反對清政府時。但是為了竭力撲滅這次歷時14年並影響大半個中國的起義,帝國的統治者就必須給予西方的武器裝備以及與這些致命的新式裝備相聯絡的外交官、商人和傳教士比先前任何時候都更多的作用範圍。

在這種情況下,視外國人為附庸蠻夷的中國傳統成為一場徹底的鬧劇。在1839~1841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冒險家蜂擁到了在條約中規定對外國人開放的港口。他們迫切希望透過向中國人銷售機器製品而賺取財富,並且斷然拒絕扮演儒家傳統為外國商人所規定的一種謙卑的角色。在中國人看來最糟糕的是:這些暴發的商人在與中國官方任何的爭吵中,他們的背後都有西方的槍炮和外交官的支援。這次打擊以極不道德和不公正的方式教育了中國人,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無法說服自己放棄儒家方式來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因此,直到20世紀中國仍然只能虛弱而無力地應付西方,最重要的不是其固有的國家實力和力量的侷限,而是中國社會領導者和統治者不能放棄其祖先一直運轉良好的生活方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