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崇尚“曲晦”乃全社會的變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個國家封建歷史漫長,必定拖住它向資本主義轉型的後腿。比之於封建時期,資本主義當然是進步的。封建主義拖住向資本主義轉型的後腿,也當然就是拖住一個國家進步的後腿。我們說中國歷史悠久,其實也是在說中國的封建時期漫長。

不論對於全人類,還是對於一個國家,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發展成就,怎麼也抵不上資本主義社會短短一兩百年的發展成就。在政治、經濟、科技方面都是這樣,唯在文化方面有些例外。封建歷史時期,農業社會之形態,文化不可能形成產業鏈條,不可能帶來巨大商業利益,不可能出現文化產業帝國以及文化經營寡頭式的人物,故比之於資本主義及之後的文化,封建主義時期的文化反而顯得從容、純粹,情懷含量多於功利元素,藝術水準高於技術水準。

封建歷史越久,封建體制對社會發展的控制力越強大。此種強大的控制力是一種強大的惰性力,不但企圖拖住歷史的發展,也必然異化了封建時期的文化。

而被異化了的文化的特徵之一,便是“不逾矩”,不逾封建主義之“矩”。但文化的本質是自由的,它是不甘於被限制的。在限制手段嚴厲乃至嚴酷的情況下,它便不得不以“曲晦”的面孔來證明自身非同一般的存在價值,這也是全人類封建時期的文化共性。

翻開世界文化史一瞥,在每一個國家的封建時期,文化無不表現出以上兩種特徵——“不逾矩”與“曲晦”。越禁止文化“逾矩”,文化的某種面孔越“曲晦”。中國封建歷史時期的文化面孔,這種“曲晦”的現象尤其明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