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2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果要用三言兩語(不論多深奧、多明確)來形容這兩個世界之間的經濟差異不是件容易事,那麼要概述它們之間的政治差異也不會輕鬆到哪裡去。除少數的地方性差異外,當時的“先進”國家,顯然有一個為大家所向往的結構和制度模式。這個模式基本上包括:一個大致統一的國家,在國際上擁有獨立主權,足以為其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享有顯然是自由和代議制的單一政體和各種法制(也就是說,它應擁有一部憲法和各種法規),然而,在較低層次上,它還得具有相當程度的地方自治和創制權。這樣的國家應該由“公民”所組成,所謂“公民”是指在其領土之內,享有某些基本法律和政治權利的個體居民的集合體,而不是由,比方說,公司或其他各種團體和社群所組成。公民與全國性政府的關係應該是直接的,不應由公司等群體居間調停。這個模式不但是“已開發”國家的希望(1880年時,所有“發達”國家都在某種程度上符合這個模式),也是所有不願隔絕於現代化的國家的希望。就上述標準而言,自由立憲的民族國家模式並不限於“已開發”世界。事實上,在理論上遵循這個模式運作的最大一群國家位於拉丁美洲,不過它們所遵循的模式屬於美國聯邦主義,而非法國中央集權主義。當時,這一群國家一共包括17個共和國和一個帝國——巴西帝國,不過它在19世紀80年代便已崩潰。然而,實際上,拉丁美洲以及東南歐某些名義上的立憲君主國,其政治現實和憲政理論毫不相干。未開發世界的絕大部分並不具備這種國家形式,有些甚至不具有任何國家形式。它的某些部分是由歐洲列強的屬國所構成,並直接由歐洲列強所統治。不久以後,這些殖民帝國便將大幅擴張。有些部分,如非洲內陸,其所包含的政治單位,嚴格地說,稱不上是歐洲人所謂的“邦國”,不過當時的其他稱謂(“部落”)也不適當。還有一部分則是非常古老的帝國,例如中國、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些帝國與歐洲歷史上的某些帝國十分相似,不過它們顯然不是19世紀式的領土國家(“民族國家”),而且顯然即將被淘汰。另一方面,同樣的不穩定性(如果不一定是同樣的古老性)也影響到某些至少是屬於“已開發”世界或居於“已開發”世界邊緣的老邁帝國,其原因也許只是因為這些帝國——沙皇的俄羅斯帝國和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匈帝國——的“強權”地位實在不夠穩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