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智識上的鑑別力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教育和文化的目標,只在於發展智識上的鑑別力和良好的行為。一個理想的受教育者,不一定要學富五車,而只須明於鑑別善惡;能夠辨別何者是可愛,何者是可憎的,即在智識上能鑑別。最令人難受的,莫過於遇著一個胸中滿裝著歷史的事實人物,並且對蘇俄或捷克的時事極為熟悉,但見解和態度完全錯誤的人。我曾遇見過這一類人,他們在談話時,無論什麼題目,總有一些材料要發表出來,但是他們的見地完全是可笑可憐的。他們的學問是廣博的,但毫無鑑別能力。博學不過是將許多學問或事實填塞進去,而鑑別力是美術的判別問題,中國人於評論一個文人時,必拿他的學行和識見分開來講。對於歷史家尤其應該如此區別。一個滿腹學問的人,或許很易於寫成一部歷史,但所說的話或竟是毫無主見與識別的。而在論人和論事時,或竟是隻知依入門戶,並無卓識。這種人就是所謂缺乏智識上的鑑別力。強記事實是一件極容易的事情。歷史上一個指定時代中的事實,我們極易強記,但分別輕重和是非是一件極難的事情,有恃於一個人的見解力了。

所以一個真有學問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善於辨別是非者。這就是所謂鑑別力,而有了鑑別力,雅韻即會隨之而生。一個人如若想有鑑別力,他必須先有見事明敏的能力,獨立的判斷力,不為一切社會的、政治的、文學的、藝術的或學院式誘惑所威脅或眩惑。一個人在成人時代中,四周當然必有無數各種各式的誘惑,如:名利誘惑、愛國誘惑、政治誘惑、宗教誘惑,惑人的詩人、惑人的藝術家、惑人的獨裁者與惑人的心理學家。當一個心理分析家告訴我們,幼年時代的臟腑效能的種種不同運用切實有關一個人日後生活中的志向、挑釁心和責任心,或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時,凡有識力者對之只可付諸一笑。當一個人錯誤時,他就是錯誤的,不必因震於他的大名或震於他的高深學問,而對他有所畏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