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PartⅢ 讀書的心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輩子深居簡出的康德

鄭也夫先生提出過一個觀點:厭學是心靈的癌症。沒錯,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固然功勞大大的,培養出那麼多精英,但是它也幹了一件最壞的事,就是讓沒有攀上知識金字塔的人終生厭棄學問和知識。

那年我們剛高考完,一個同學就把他所有的書攢一堆,抱到操場中央一把火點著。他高興得一塌糊塗,說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學,現在我這輩子終於可以不受這些東西的折磨了。我們的教育體系是用一個堅硬的外殼和枯燥的內瓤在中國社會中犁出一條深溝,溝兩邊的人從此命運截然不同,一邊的人繼續攀爬,一邊的人從此和知識、書本、學問徹底絕緣。

龍應臺在德國住的時候,她隔壁住著一個修下水道的工人,有一天她發現他在陽臺上讀康德*的著作,她就問他,你還讀這個?意思是說下水道工人你讀哲學著作幹什麼?人家的回答是這樣的:“你不知道,下水道里面特別黑,我一邊幹活一邊在心裡默唸著康德的那些詞句,我覺得我的生命充滿了光明。”你看,當知識不成為一種任務,不是一個枯燥而堅硬的外殼時,它會滋養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其實現在所謂的厭學既不是你的事,也不是知識的事,是整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這個轉型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史上一次千年一遇的大轉型——從傳統社會向網際網路構造的未來社會轉型。它們之間的區別有一點像大陸和群島,在大陸上就會存在中心和邊緣,小城市和大城市。所以每個人的念頭就是往大城市走,走到中心,跟權力越靠近,跟資源越靠近的時候,生命就越有光彩。可是群島就不是這個邏輯,比如說新加坡,就那麼大點兒地方,它要做的事情不是說哪裡是中心,哪裡是邊緣,它要做的事情是高高亮起一盞燈塔,吸引所有過往的船隻到這裡修船、補給、上岸做生意。換句話說,跟越多的人聯絡,你所獲得的尊敬和生命的光彩就會越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