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譯者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人們看到太多相同的時候,也許我們很無知;

當人們看到太多不同的時候,也許我們視野不夠大;

當人們同時看到不同和相同的時候,也許這恰是我們的智慧原點。

物質是靜止的能量,能量是運動的物質,生命是連線物質與能量的橋樑;智慧是生命的形態,智慧是智慧的簡化,計算是智慧的元素,當人與機器以計算作為交集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生命是相通的。

15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讓科學掙脫神學的束縛,成為一匹馳騁的野馬,為18世紀初的工業革命以及20世紀末至今的資訊革命奠定了基礎。求真、細分與發散的邏輯,讓物質得到了無限的發展,然而人類的精神卻被混淆了。

資訊科技發展到今天,已呈現出了兩大趨向:一方面傳統IT正在走向資源化,即計算可以像水、電一樣被資源化;另一方面軟體正在與文化融合。在科技與人文的碰撞中,科技似乎走到了發散的盡頭,人文也正在艱難地溶解著科技,人文化的科技正逐見端倪。

1998年,我們所在的南開大學嵌入式系統與資訊保安實驗室,在普適計算研究與新媒體閱讀產業實踐中,發現閱讀作為人的一種基本行為,正在被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各種網路化電子裝置裂解,帶有理性思考的傳統閱讀正在被無情的娛樂化,萃取、整合理性閱讀成為一種使命,同時人遷就機器的時代正在淡去,人與機器融合的時代將要到來。由此帶來的眾多困惑,驅使我們不斷地在Internet上尋求營養。2008年,無意間看到了一則訊息,稱在美國的矽谷將成立一所“奇點大學”,這個大學的名稱和教育探索,源起於一本《奇點臨近》的圖書。出於好奇,簡單在網上搜索了一些評述資料和評論,發現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雷·庫茲韋爾先生。由於國內沒有完整的原版圖書,我便透過正在美國UCLA聯合培養的宮曉利博士,買了本《奇點臨近》電子書,瀏覽後發現書中的觀點很特別,而且與我們計算機專業相關,就安排實驗室的碩士、博士按照章節進行報告、討論,經過半年的討論,發現書中的觀點對我們非常有啟發意義。在這期間董振華博士(現在UMN聯合培養)建議我將其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的讀者,由此產生了翻譯本書的衝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