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節 公益網際網路化和網際網路公益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憑藉“平臺公益”的策略,將公益場景融入各種業務當中,推動2.3億使用者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透過11億多次捐贈為社會貢獻2.8億元善款,已然成為中國最具規模的網路捐贈平臺。而平均下來每筆不過2角多的善款,為公眾參與降低了門檻,充分體現了網際網路長尾、聚少成多的集體效應。

案例:公益寶貝

在淘寶網上有一個叫做“公益寶貝”的工具,它允許商家對銷售中的商品進行設定,設定每成交一筆即為指定的公益專案捐出一筆善款,公益專案的選擇及捐贈比例均由商家自行決定,被設定為公益寶貝的商品帶有特殊的愛心標識,以便會員進行選擇。對於商家而言,自主決定的捐贈額度以及產生利潤後再分配的方式,為其提供了充分的持續參與空間。對於會員而言,公益價值的植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購物的附加價值,也是一次其公益意識喚醒的過程。

對於長期以來依賴於線下活動的公益組織來說,11億多次捐贈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也無疑是網際網路公益的里程碑。與此同時,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平臺也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公益理念和故事的傳播、對公益專案的資助如火如荼,但這是否意味著網際網路公益時代已然到來呢?顯然,這只是開始。

捐贈和傳播作為最便於使用者參與的方式,只是整個公益鏈條中最適合網際網路化的一環。公益的網際網路化,首先意味著對於公益全鏈條的再造,從需求挖掘、專案設計、籌資規劃、傳播、公眾參與(捐贈與服務)、專案執行、效果跟蹤到最終的執行反饋,每個環節都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和資料的力量提升效率乃至產生變革。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不同的公益專案,此處列舉的環節並非完全獨立,也並非必需,且在網際網路化的趨勢下,各個環節會趨於融合。其次是人員及組織能力的變化,隨著工作方法的網際網路化,對於公益組織而言,團隊的管理方式、人員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都需要相應地變化,更具網際網路思維的組織顯然能在這次的浪潮中獲得先機。只有以上兩個環節得以完成,我們才認為是完整的網際網路公益形態。所以,公益網際網路化是過程,網際網路公益則是結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