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章 理學 九八 清初各大師對於理學的批判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清代學風,最初因厭惡陸王派的束書不讀,空談冥想,而展開對王學的攻擊與修正;後來連整個宋明理學都被認為空疏杜撰,而產生了實用派與考證派(所謂漢學)。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由程朱與陸王之爭,一變而為漢學與宋學之爭。當時死守程朱家法而攻擊王學的,有陸桴亭(名世儀)、陸稼書(名隴其)等;雖屬程朱派而自己另有建樹的,有顧亭林、王船山等;雖屬陸王派而對王學有所修正的,有孫夏峰(名奇逢)、李二曲(名顒)、黃梨洲(名宗羲)等。

當時攻擊理學的多半指斥其無補於實際政治,以致“武人俗士”專權,弄得“夷狄寇盜之禍”相繼而起,“天下魚爛河決,生民塗炭”。另一方面,就批評理學的研究方法不實際,理學家雖主張實行三代的王道政治,而不能從古籍中考見三代政治的真相。前一種思想的產生是由於清政權對漢族的壓迫,後一種則由於西洋自然科學的略有輸入。由於前一種批判而產生了實用主義派,由於後一種而產生了考證派。顧亭林的學術,兼有這兩個特徵,可說是清代學術的奠基者。

亭林名炎武,字寧人,江蘇崑山人,有反清復明之志,曾遊歷北方各省,通觀形勢,陰結豪傑,晚年定居陝西華陰,以待時機。著作重要者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等。他的思想的最大特點,在於客觀實證主義與經世救時的實用主義。他批評陽明派說:“今之君子聚賓客門人數十百人,與之言心言性,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困窮不言而講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他還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及“經學即理學”的兩句名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