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章 理學 九七 王陽明之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陽明名守仁,浙江餘姚人,因曾築書屋於陽明洞講學,被稱為陽明先生,其學派稱為姚江學派。他曾學朱晦庵格物,因格竹子的理,想出病來,至三十七歲時,因得罪宦官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驛。一夜夜半,忽然大悟格物致知的方法,原不應在事物上面去探求,因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於是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種學說教人,而良知說尤其是根本。

陽明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一至三卷的《傳習錄》,系門人所記,為其哲學思想的結晶所在。

陽明的(一)心即理說,是繼承陸象山的主張,他說“心外無理,心外無事”,所以反對在心外“即物窮理”。

(二)知行合一說,是由“心即理”說推演而來,他說“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又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後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併進之說”。

(三)致良知說,是將《大學》上的“致知”,同《孟子》上的“良知”,拉在一起,他說“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此便是良知……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禮,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良知之在人心,無間於聖愚”,“但惟聖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聖愚之所由分也”。又說,“天地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天地矣”。可見陽明所說的“良知”,一方面是先驗的知識,一方面又是宇宙的本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