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章 佛學 八八 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現代佛學家常說佛學包含心理學,如如來藏宗的心理學,即《楞伽經》與《大乘起信論》所講的,以一心分為“真如”、“生滅”二門。真如是真心,即如來藏心之實體,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有差別的。生滅之心,有差別相,差別由妄念而生。若離妄念,而觀“無念”,則仍為真如。真如生滅,本非二物,由覺、不覺而生分別。

又如般若宗的心理學,即天台宗所講的“一心三觀”法門。三觀是空觀、假觀、中觀:空觀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總之此宗對心理現象不重分析,但說一切心行俱是虛妄。只有法相宗的心理學,對心理現象分析很詳,和內省派心理學確實相似。

按照唯識論的分析,心法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前五識是依眼、耳、鼻、舌或身發生出來的知識。至第六識,與普通心理學所謂意識略同。

此種意識又分兩種:一、獨頭意識,乃於離開五官感覺之後單獨構成,略似心理學所說的“想象”;二、同時意識,乃依前五識之一或多與第六識同起作用。人類平常能覺察到的識,多半是第六識,如各種思想、感情等心理作用,這都是第六識的功用。但要了別色、聲、香、味、觸五塵境,非同時意識不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