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八章 佛學 八三 小乘諸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佛教的修行分聲聞乘(聞者或弟子聞佛陀之聲而決心修行,以自利為主,期得阿羅漢之果)、緣覺乘(亦稱獨覺乘,乃指不受教,以獨悟進入解脫而言)及菩薩乘(以智上求佛道,用悲下救眾生,自利而兼利他,以利他為主,期得佛陀之果)。小乘佛教以前二乘為主,尤其以聲聞乘為主。大乘則以後一乘為主。

小乘與大乘的形成,是由於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原始佛教分裂成為上座部與大眾部兩個系統,上座部系統是小乘佛教,大眾部系統是大乘佛教注c。所謂小乘佛教的名稱,乃是由於大乘佛教以其教理浮淺所加的名稱(乘是車子,有載道之意)。就哲學上看,小乘、大乘同是解脫哲學,不過小乘大體上是以心物二元論為基礎,故以我為空而法為有,但大乘則站在主觀唯心論的立場,認為我法皆空。

中國屬於小乘佛教的宗派有毗曇、俱舍、成實三宗。毗曇宗的思想是心物二元論,俱舍宗是不徹底的唯心論,成實宗是絕對唯心論。

毗曇宗所依據的典籍為《四阿含》、《十誦律》、《六足論》及《發智論》以及《大毗婆娑論》(佛教典籍分經、律、論三種,總名三藏,律是講戒律的,論是解經的,經與論,猶如儒家的經與傳一樣,毗婆娑是解釋論的,又譯作廣論,中國佛學家解釋論的著作,稱為疏或記)。

俱舍宗的主要典籍是世親所著的《阿毗達磨俱舍論》(意譯是“對法藏論”),相傳世親原屬毗曇宗,因不滿意於該宗“一切諸法均為實有”之說,乃另立一宗,所以俱舍宗可看作毗曇的修正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