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章 諸子 七九 子學之興起與消沉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中國學術菁華,全在周秦諸子,不但哲學思想高深微妙,遠過於後世儒家(章太炎說宋明理學不如佛學的精微,但周秦諸子則包含了那樣精微的哲理。馮友蘭說論理學是哲學之哲學,古代只有公孫龍子講求這種純理的學問。人們見解雖然像這樣的不一致,但無論如何,不能不說周秦是中國哲學思想最發達的時期),即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也都在那時萌芽了(如法家的政治學,名、墨、儒、法各家的邏輯學,墨家、陰陽家的數學,陰陽家的天文學,兵家、墨家的軍事學等)。

諸子時代的學風,有最可注意的數點,就是:(一)有創造性,不相剿襲;(二)為專家之學,易於求精;(三)後學闡揚前哲,不為舊說所限,易於進步;(四)各派互相駁辯,思想日益精密。

但當時何以發生這種百家爭鳴的學風?那就以社會劇激變化為主要原因。春秋戰國時代,鐵製農器已普遍使用,農業、手工業驟行發達,商業因而產生,大商人如弦高、計然、范蠡、呂不韋等人,不但富超王侯,而且操縱政治,但舊時貴族,反而有很多沒落起來的,因此新興豪強希望有中央集權政治的出現,結束紛爭割據的局面,以便利商工的發展,而舊時貴族,則希望恢復封建初期大小諸侯和平共居的局面,因此形成新舊思想的對立。同時各封建諸侯國,因地利的不同,經濟發展又不平衡(如齊有魚鹽之利,用國營方法而致富強;秦用商鞅的農戰政策,開荒墾殖,普遍施行軍事訓練),造成了加緊兼併弱小的趨勢,到後來七雄並立,鬥爭的規模更擴大,也更激烈,大家都想吸收人才來幫助自己,所以提倡講學,獎進文化,已成了列國通行的政策。當時文化中心,如齊國的稷下等地,為人文薈萃之所,對於學術研究的鼓勵,是相當大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