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章 諸子 七五 法家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法治主義起源於春秋時代,如管仲、子產所實行的就是,但形成一個學派卻在尹文、申不害、商鞅、韓非的時代。他們所根據的哲學是道家的自然主義,因為自然界有一定的規律,人類行為也應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就是體現自然法而創制的人為法。他們以為有了法,便使人們的行動有客觀的標準可以遵循,統治者以法馭眾,不必多費心思,大可以無為而治。這也符合道家的旨趣。所以《韓非子》有《解老》、《喻老》等篇,講老子哲學。《管子》因有一部分講道家哲學,《漢志》把它列在道家。

同時他們和儒家、墨家也有淵源的關係。儒家的禮治,據荀子解釋,是給人們慾望以統制,也就是把物質分配,按照智愚、能不能的區別分級規定,這和法治已很接近。荀子又主張中央集權,主張“法后王”(即以目前政制為基礎),這些理論都是法家所採取的。墨家主張中央集權,主張思想上同於天子,也是法家所採取的。

法家有“術治”、“勢治”、“法治”等派,而以法治派為正統。申不害主術治,術治是人君用權術來駕馭臣下,術是不公開的。慎到主勢治,勢治是用威權來統治,勢是自然演成的,不是人類意志所能任意創造。商鞅、韓非主法治,法是公開的,可由人的意志創造的。但我們也可說法家是法術並用,法是官吏治民的工具,而術是人君馭下的工具,即統御官吏的方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