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探討古代文化,不僅須讀古書,而且須研究古物,因為先民的器物,是古代社會生活的指標,而繪畫、雕刻文字的斷片尤其是古人思想的記錄。

我國人對於古物的研究,早加註意,遠在西洋考古學產生以前,即有所謂金石之學產生。金者指商周青銅器,石者指秦漢以來的紀功碑、墓誌,佛教的摩崖石刻等。金石文字,可以拿來參證歷代史實,補正正史的缺失,尤其是周鼎商彝,所刻文字是古文字學及古史學的重要研究材料,即其器物本身的質料花紋和式樣都有一定的時代性,因而也具有歷史的意義。

宋代以後,我國銅器出土漸多,拓印金石文字也都成為風尚,所以金石之學即產生於這個時期,如歐陽修編的《集古錄》、呂大臨編的《考古圖錄》、趙明誠編的《金石錄》,即系初期研究報告。由宋至清,雖然蒐集與研究金石的人還不少,如黃伯思、董逌、王俅、王厚之、張掄、錢坫、曹奎、吳榮光、劉喜海、吳式芬、吳大澂、劉心源、端方等,但大部分古物是在富貴人家或古董商人手裡,摩挲撫玩,未必作為學術研究之用。而文人學士,也大都不過賞鑑金石文字的美術,臨池篆刻,使金石成為書畫的附屬品而已。

直到清代乾嘉兩朝,考證學者輩出,方才大大發展了金石文字的研究。近來孫詒讓、容庚、鄒安、陳寶琛、王國維、羅振玉等,又各有新的考證。關於金石的著作,除前述數種外,如黃伯思的《東觀餘論》,董逌的《廣川書跋》,王俅的《嘯堂集古錄》,王厚之的《復齋鐘鼎款識》,張掄的《紹興內府古器評》,錢坫的《十六長樂堂吉金圖》,曹奎的《懷米山房吉金圖》,吳榮光的《筠清館金文》及《昭陵復古錄》,劉喜海的《長安獲古篇》及《洛陽存古錄》,吳式芬的《攈古錄金文》,阮元的《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吳大澂的《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及《愙齋集古錄》,劉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端方的《匋齋吉金錄》,容庚的《寶蘊樓彝器圖錄》,陳寶琛的《澄秋館吉金圖》,羅振玉的《殷文存》,鄒安的《周金文存》,王國維的《金文著錄表》等,都頗著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