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語文 一六 訓詁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訓詁原屬於小學,即文字學中專講字義的一部分,後來因為有人專門研究訓詁,分途發展,於是獨立成一部門。詁從古言,是以今語解釋古語;訓與順同音,是順著語義去解釋,這好像是下定義,立界說一樣。訓詁的工作可分三方面,即:(一)以今語解釋古語;(二)以雅言解釋方言;(三)以俗語解釋文言。

《爾雅》是周朝的字書,為古代訓詁學的權威著作。其中《釋詁》一篇,是以今語解釋古語;《釋言》一篇,是以雅言解釋方言;《釋訓》一篇,是以通用語解釋文言。後世仿照《爾雅》的著作有《小爾雅》、《廣雅》(兩書多談同聲之字的互訓)、《駢雅》(蒐羅複音語彙頗多)等。

漢儒訓詁工作,表現於群經諸子的註解。訓詁專書則有《方言》(揚雄撰)、《白虎通義》(班固等作)、《釋名》(劉熙作)以及許慎的《說文解字》。《說文》一書,兼論字形、字義、字音三項,而能夠溝通三方面的關係,是文字學者珍視的第一部古典名著。有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等註解本,近人丁氏福保輯諸家註解而成《說文解字詁林》六十八冊,頗完備。劉熙《釋名》,以字音解釋字義,有清代江聲及畢沅的疏證。《白虎通》本是解釋典禮的書,但也注重字義的解釋,有近人陳立的疏證。

唐人訓詁之學表現於義疏,義疏是對於漢人的經注再作解釋,後人所謂《十三經注疏》,是合漢人的注與唐人的疏而說的。註疏的規律,是注服從經,疏服從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