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深shēn耕ɡēnɡ易yì耨nòu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 義】

深耕細做,及時除草。比喻精心耕種。

【名家解讀】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很早就開始精耕細作。“深耕易耨”就是典型的精耕細作的產物,“耕”是耕田,“耨”是鋤草,耕完地又除草,莊稼就長得好。需要注意的是,易耨的“易”不是容易,而是勤於的意思。(蒙曼)

【辨 析】

“耨”中“耒”表示翻土的工具,“辰”表示蛤蜊的貝殼,是古代的耕具,“寸”表示用手操作。“耨”原指鋤草的工具。“易”容易被誤寫成“益”,“益”是有益處的意思,如果這樣就會解釋成“深耕有益於鋤草”,實則“深耕”和“易耨”是兩個並行的概念,而不是遞進的。“耨”還因跟“褥”很相像,易被誤讀成rù。

【字裡字外】

深耕易耨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這篇文章主要表述孟子勸解梁惠王做一個仁君的故事,也對後世有很大的啟發。

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你既不遠萬里而來,那你說說怎樣做能夠使寡人的國家有利?”

孟子回答說:“大王不要總是想著利,要更注重仁義。大王您問我說:‘怎樣使國家有利?’同理,大夫會問:‘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則問:‘怎樣使我自己有利?’這樣所有人都意在爭取利益,反而容易使國家陷入危機。試想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如果眼前沒有忠義,而是醉心利益,那他們就會爭相去奪取國君的王位,不爭個你死我活不會善罷甘休。然而,講‘仁’的人是不會拋棄父母的,講‘義’的人也不會背叛君王。所以,大王您為了國家,應該首先講仁,而不是問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