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皴cūn染rǎn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 義】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主要透過彩墨濃淡等表現物體紋理,增加立體感。

【名家解讀】

“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畫法,一般皴和染是在一起的。“皴染”分出兩個步驟,描畫出大致形狀之後,然後再拿渲染的筆墨大面積、大範圍地暈染一下。(蒙曼)

北方方言中也有“皴”,“手皴了”就是指氣候乾燥手裂了口子。(張一清)

【辨 析】

皴有三個意義,一指面板上的泥垢,如“幾天沒洗澡,滿身是皴”;二指面板乾裂,如“孩子的手皴了”;三指中國畫特殊的技法。

你知道嗎?

中國畫的四步驟是“勾、皴、點、染”。“勾法”是用不同線條表現不同質感;“皴法”用於表現山石樹木的脈絡、質地、陰陽、凹凸、向背;“點法”用於點出山石上的苔蘚、勾刺、斑點等;“染法”指用淡墨或色彩將景物染出立體感。

【字裡字外】

《世說新語》中記載顧愷之畫裴楷像,“頰上益三毛”而“神明殊勝”,是說在畫像的頰上添三筆皺紋,人物就顯得精神。這三筆皺紋就是早期人物畫中表現面板質感的皴筆。

皴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進,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據推測,皴法的產生大概是在五代時期,但第一次說出“皴”字的是北宋的畫家,到元代時,皴法成長迅速,從宋代的五種發展到十餘種。其中,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上把披麻皴發展成為正宗模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