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抽象事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來稱用兵的計謀為韜略。

辨析

韜不可寫成或讀作蹈(dǎo)。韜最早與兵器有關,而不是人的肢體動作。以“舀”作為聲旁的漢字,有的讀作dao,如舞蹈的“蹈”,稻子的“稻”,有的讀作tao,如韜略的“韜”,滔滔不絕的“滔”,因此要注意區分。

起源與演變

“韜”和“略”其實是古代講計謀講戰略的書的簡稱,現在變成了一個專門的名詞。《三略》相傳就是《黃石公三略》,即漢初黃石公所著而傳授給張良的兵書。《六韜》也是周代的一部兵書。後來“韜略”就泛指兵書,引申為計謀。由“韜略”擴展出另外一個成語“文韜武略”,“文韜”與“武略”均為主謂短語,二者組成並列短語。實際上這是一個互文的用法,即指一個人在文和武兩方面都很有謀略,智勇雙全,是文武全才。

例句

“小文夫婦不是很現成嗎?”招弟很有韜略似的說,“小文的胡琴是人所共知,小文太太又是名票,我去學又方便!媽,你聽著!”

老舍《四世同堂》

字裡字外

相傳《六韜》是姜太公呂望所作,書中透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