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人物·動物·植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人物·動物·植物釋義

小孩子頭髮下垂的樣子,後引申為兒童或者童年的意思。

辨析

“髫”容易和“髻”(jì)弄混。前者專門用於孩童,而且是用來形容頭髮下垂的樣子;而後者主要用於“髮髻”,指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清代袁枚《祭妹文》“汝梳雙髻”,指的就是妹妹頭上梳著兩個髮結。其實“召”和“吉”用於表聲,根據讀音便不會將這兩個字寫錯。

起源與演變

“髫”從髟(biāo),“髟”為長髮下垂的樣子。《說文解字》對“髫”的解釋為“小兒垂結也”。指的是古時候小孩前額下垂的頭髮,後來引申為兒童或者童年。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詩序》“與餘垂髫相識,稍長,各遊學四方”,說的便是小時候就相識了,等長大一些,便各自遊學。

例句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

字裡字外

很多古人對年齡的稱呼,都與頭髮有關。除了垂髫外,還有總角、束髮、弱冠、及笄、黃髮等。

古時孩童,把頭髮中分,在頭的兩側束成兩結。因為形狀像牛角,所以叫總角,指的是八九歲到十三四歲。後來人們也用“總角之交”來形容幼年時代就交好的朋友。

束髮是把總角解散,束成一髻。這時已是成童。開始束髮的年齡大約為十五歲,在古代是入大學之年。

弱冠指的是古時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禮,結髮戴冠。因此時身體還不夠強壯,故稱弱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