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個半月後,我和攝影記者梁辰被領進龍應臺辦公室外的一間小會議室裡,被准許旁聽。第一感覺:她的鏡頭感,不是一般的強。不免想起多年前朋友講過一件小事:在上海,龍拜訪王元化先生,身後跟著一隊攝像。王先生當然不喜歡這種,下了逐客令,場面一時尷尬。

我們已經拿到了當週的行程表,申請的跟訪一天被延展為一週甚至兩週。基於同南方報系多年的交道,龍應臺對我們的態度是開放多於戒備,但她仍然吃不准我要表達什麼。這些會議、活動、訪問以小時為單位排布,凡被允許的,我們都去。

第二天,我們混進了“立法院”議場,正趕上民進黨上演“倒閣”。一般臺灣民眾,只要用身份證換張旁聽證即可入場觀看朝野議政,當地媒體也有專席供現場釋出。只是我們來自大陸,又是記者,有點麻煩。不麻煩,也沒有小小的成就感。終於進場,一抬頭,望見孫中山畫像,眼眶一熱,大概想到海峽兩邊尚有些符號牽連。人到中年,會因歷史落淚。

龍應臺有一種控制慾,相當於安德烈當面說母親的powerful,但她並不霸道,給你自由度。她很有表現欲,是從前的中學班幹部那種,有點一本正經,但是正派,還透著清純之氣。幾天下來,我在適應並練習如何取捨。

我們天天見面,在圓山飯店,在文創園區,在臺北車站,在她的官舍門口……約會時間從早8點到晚10點不等。在此過程中,梁辰付出了比我更多的體力,她需要揹著20多斤重的器材從一個點奔向另一個,她的大包裡有兩個機身、兩隻鏡頭,三支燈,還有一臺老式膠片機。某個下午,梁辰守在她的辦公室門口,每隔大約50分鐘被允許進入拍幾張,拍到了龍應臺跟同仁一起吃便當,拍到她看遺書落淚,拍到她怎樣結束一天的工作進了電梯又探身問第二天的行程,拍到她怎樣在隨護(保鏢)和專車的護送下回到住處,消失在那個地處鬧市面對工地的大堂裡。這些有體溫的瞬間,是我們需要的,是版面喜好的,但又似乎太完美了,我總覺得哪裡不對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