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隻小板凳”《思慮中國》出版沒多久,一位朋友對我說:有沒覺得,你書裡那些人,假假的?我一愣,很快明白他的意思:經過媒體仰視和提煉的人物,尤其學術文化大佬,或多或少會失真。

又一天,一位同行跟我抱怨他那奢侈的東家總是千方百計提供跟訪企業家或者明星大腕的機會,他說,被跟的人演得累,跟的人也累,總之,無聊得緊。

如果不能在內心裡回答這兩個問題,我是沒法安心做活的。記者面對一個人,看、聽、記、想,再全面豐富終是時空一段,不是全部,無法涵蓋主人公的過去現在,做和說,善和惡,表面和內心,故事的陽面陰面以及所有的中間地帶。在這個意義上,迄今為止,視線所及,我還沒能看到一部“真的”人物報道,包括紀錄片,包括那些標榜揭秘、真相的事件陳述。更何況,所有的人和事,都在變動中。即使在相對靜止的一段時間裡,要真正把握一個人是多麼艱難——想想你跟最親密的人之間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場域吧。我們只能描述在時間上相繼發生的事,並建立邏輯,那是思維作業的痕跡。沒費太多時間我就想明白了:這世間沒有純粹的“真”;純粹,是哲學家們用來說事的模型。

但不意味著可以無視這兩個問題的存在,至少可以從祛魅二字下手。對世間萬物,不俯不仰,取平視——小學二年級我在少年宮給穆鐵柱系過紅領巾,他坐下,我爬上一張特製的椅子,便能平視他的眼睛——那感覺不錯。我是多麼喜歡莊子“齊物”的“齊”字,拿來給兒子報戶口用了。祛魅還包括,對所有的知識、理論、意識形態不輕信,不譫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