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部 在沙氏頓 第0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人若一味聽命於婚姻法律及其他詔令,置道德真諦與仁愛至情於不顧,

縱其以教皇派、新教派或其他名號自居,實則與法利賽①無異。

①這段話出自密爾頓的《離婚論》序言,據說這位大詩人家庭不幸,與妻子不合,遂發為此文。

J.密爾頓①

①德列頓(1563-1631),英國詩人,他寫了詠英國風土的長詩《福域》,引語即出自此詩。

1

沙氏頓,古代不列顛的帕拉都,誠如德列頓①所吟詠的:

①“殉國者”愛德華(約963-978),英國國王,在位三年(975-978),年甫十五,為其繼母所弒,國人哀之,尊為聖者。

一自建置始,多少奇聞異說流佈於世。

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它始終是一座夢幻般城市。它擁有過自己的一切:城堡、三所造幣廠、以南維塞克斯的主要光榮見稱的壯麗的半圓式大教堂、十二座教堂、聖賢鳳歌禱堂、醫院,以及築有山牆的沙石府邸——歷史無情,這一切至今已完全夷為平地。遊客登臨,撫今追昔,往往不勝悵惘。氣象令人神馳,極目景象無際,卻仍難以排解這種情緒。此地還曾是一位國王和一位王后,許多院。庵的住持和女住持,許多聖者和主教、騎士和侍從的安葬之地。當年“殉國者”愛德華①的遺骸曾為人小心謹慎地移葬於此,以示崇敬,並得垂諸久遠。歐洲各地的朝拜者於是紛至沓來,沙氏頓因此而聲名大振,遠播英國本土之外。然而史家告訴我們,“大消解”②給偉大中世紀這份傑作敲響了喪鐘。規模宏偉的大教堂既經摧毀,蕩然無遺,整個地方也隨之土崩瓦解,淪為廢墟。“殉國者”的遺骸只落得跟奉祀它的陵寢一同化為烏有,如今竟無片石殘壘遺留,以昭示其故址所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