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篇 文學語言的泛政治化死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老俠:"五四"時代的任何文體,除了老古董的古漢語,都帶有原創性。這些年中國如果有一點出息,大都要歸於翻譯界的功勞。雖然在語言上沒有形成成熟的東西,但是起碼在輸入西方的觀念和方法上功不可沒。翻譯似乎是僅存的果實。

王朔:我記得王小波的文章裡也曾提到翻譯對文學的貢獻。我不知道是不是諷刺,我忘了。

老俠:我想不會是。

王朔:我印象裡他不是諷刺,是正面評價。那要我看大部分現在的翻譯體都是一種諷刺,特別這種文體在南方作家那兒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說老實話,這種文體我覺得有的寫的好的還可以讀。因為有的書面語言,像胡適那種白話,我覺得也不大白的,已經不像話了。要是作家碰上覆雜的東西,我看再寫長點,翻譯體就是句子長,寫長點也許更純厚,就看你寫的那東西是什麼了。但它壞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就是好多那種夾的彎彎字兒。這是翻譯體特有的。

我看到好多更年輕的小孩兒寫的東西吧,其實感覺都特別好。可是,好像在他們那兒現在也是一種時尚,提一些洋人,提一些外國作家呀什麼的。他們好像很樂意承認這些洋人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的創作靈感,他們的寫作經驗,他們的所有東西都是從洋人那兒來的。沒有翻譯體的博爾赫斯這樣的作家,就沒有他們身上的整個調子。這個我確實沒辦法判斷。不過,這個……這個翻譯體它顯然催生了很多中國作家,假如要沒有外國作家的這些翻譯作品,他們就好像不知道怎麼寫作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