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二章 十萬進士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條大河,一直與一片厚厚的雲層相伴隨。

大河應該感謝雲層:長久掩蔭,定期下雨,使之永不幹涸。

但是,大河也有可能產生抱怨:每一道波光都是你的雲影,不知道在你的雲影之外是否還有更遼闊的天宇?

——這是一種比喻。大河,比喻中國文化;雲層,比喻科舉制度。

自從建立科舉,中國文化就與它大規模地親密往來,後來它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多少文人向它奔去,再也沒有回來;多少文人終於返回,魂魄還在考場;多少筆墨受它薰陶,變成強大遺傳……

學術界在研究文化傳承的時候,總是習慣於把目光集中投向學說、學派、潮流、人物。其實,比這一切更重要的是制度。制度一旦確立並被有效執行,那麼,一個大國的行政力量就會轉化成空間力量、時間力量和社會心理力量,使文化傳承成為鐵的事實。

中國歷史上,企圖成為制度的文化主張很多,但真正有效的很少。第一項,應該是秦始皇定下了統一全國文字的制度:“書同文。”漢武帝也想建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制度,但他畢生戎馬倥傯,缺少實際執行的可能,結果只是成了一種倡導而已。真正成為一種龐大的制度而行之全國、行之千年的,便是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人類奇蹟。世界上那麼多偉大的古文明為什麼都一一滅亡?除了歷史教科書中說的那些原因外,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原因:遼闊的領土缺少大量管理者。在一代開國雄主萎謝之後,這個問題更為嚴重。對此,中國居然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從公元六世紀末開創的科舉制度,透過文化考試選拔各級官吏,時間、地點、程式、內容、法禁都嚴格規定,居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這在宏觀上創造了兩大正面效果:第一,中國雖大,卻能夠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批批官吏資源管理各方,使中華文明始終未因徹底失序而潰散;第二,普及了一種“以文取仕”的全民共識,而範圍又沒有太多限制,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社會崇尚文化的氣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